上午,鸭绿水上,西岸一处倒三角形河洲,此为乌骨水入鸭绿水处,河洲上有高句丽水军营寨,水寨两面临水,北面(后面)为大山,山脊有座城池,为高句丽泊灼城。

        水寨以泊灼城为依靠,扼守着鸭绿水及乌骨水航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刻,高句丽水军严阵以待,准备迎战来犯的“髡军”,前几日,下游河道的营寨接连失陷,敌军突破重重拦截,水陆并进,即将抵达泊灼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时间紧迫,水军战船都是用新砍伐的木料打造而成,这样做出来的船,寿命不长,但对于每年都要被毁一次的泊灼城来说,够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国的“髡军”连年袭扰,都是乘船经由鸭绿水逆流而上,所以扼守鸭绿水下游航道的泊灼城首当其冲,每年都被“髡军”攻破,事后都会被高句丽军民重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因为来犯的髡军到了冬天会撤退,于是高句丽军民便抢修残破的城池,继续驻军、打造船只。

        之所以要这么做,是因为只要泊灼城还在,那么来犯的髡军就无法沿着乌骨水而上,攻打上游的乌骨城,也无法继续沿着鸭绿水北上,袭扰鸭绿水中游及上游地区。

        泊灼城的军民,只要多抵抗一日,就能给乌骨水、鸭绿水上游各城军民多一日的备战时间,所以即便城池屡次被攻破,高句丽一方也拼命将其修复,重新驻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山城的每一次修复,都汲取上一次沦陷时的经验教训,进行了针对性的加强,随着一次次的加强,如今的泊灼城,比起最初的时候,防御能力大幅增强。

        髡军惯用的各种攻城战法,高句丽军民多有了解,连年交战下来,已经慢慢摸索出应对之策,即便效果有限,却总不会和当初那样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他们不信对方这次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