皛,由三个“白”组成,是明亮的意思,故杞王宇文亮给幼子取这个名字,可见寄予厚望,也有另一层意思在里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宇文亮的名字里有“亮”,长子名字有“明”,次子名字里有“温”,正是明亮温润的意思,于是宇文亮老来得子后,给幼子取名“皛”,同样应了明亮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另一位父亲同样也看中了这个字,那就是善于营造的宇文恺。

        宇文恺有一子,原名宇文温,和当时的邾国公宇文温同名,因为“长安城里只能有一个宇文温”,于是小宇文温便改名“宇文皛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没几年,宇文恺的儿子和杞王的另一个儿子又重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宇文温改名,毕竟按着“先来后到”的道理也说得过去,更别说如今宇文温是天子,给宇文恺一百个胆子,也不敢保留儿子“宇文温”这个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宇文皛和小宇文皛,先有前者,才有后者,没道理让“先来的”让着“后来的”,宇文温没那么霸道不讲理,毕竟堂弟(弟弟)宇文皛不是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子的姓名要避讳,宇文温成了天子,按说书面用语中“温”字就要避讳,南中那条流经味城、同乐然后蜿蜒流入桂州的温水,如今在朝廷公文、典籍里就已改名盘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宇文温没有强制“一刀切”,把“温”字都换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气温”、“水温”、“炉温”、“温度”这些名词,无法避讳,而“温文尔雅”等词组,同样无法避讳。

        宇文温对于自己名字的避讳要求都不是那么强,对于两个宇文皛的问题,他实际想装作看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不算罕见,两个宇文皛,地位又不一样,只要“苦主”没意见,那就“民不举官不究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