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州,巴口,某无名船场内,工匠们正在造船,这艘船如今刚开始建造,看不出外观是何模样,但仅从其结构来说,和常见的船只明显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造船的工匠相互间不时交谈,许多人说的话,并未带着黄州当地口音,也不是山南荆楚的口音,西阳王府中尉张鱼在一旁观看,并时不时通过‘通事’与这些口音特殊的工匠谈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工匠是来自岭表广州番禺的船匠,祖传的造船手艺,对于建造海船很有心得,如今来到位于长江中游的黄州西阳,要为新型船只的建造献计献策。

        纯粹的海船和江船都有现成的样式可以抄袭,但是同时兼备江上航行、深海航行的船型不多见。

        数百年来,从长江入海又前往岭表沿海地区的船只,大多是沿着海岸线航行,而在浅海航行与在深海航行的船只,其船型也有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适合深海航行的船只,不一定适合在长江里航行,具体表现就是操纵性、灵活性、稳定性差,反之亦然,张鱼希望能摸索出一种新的船型,能够同时兼顾两种水域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和西阳王府的需求有关,满载货物的船只从巴口出发,沿着长江入海,这一段航程波涛相对平静、水流相对平稳,所以船底可以是平底,方便驶过各种浅滩而不至于搁浅,船的重心高一些也不要紧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入了大海之后,船只要横渡黑水洋,抵达海那边的倭国博多,这一段航程要突破惊涛骇浪,所以船底必须是尖底,而船只的重心要放低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江、海之间航行的船只,要以一个船型同时适应两种水域,想‘定型’有些棘手,西阳王府之前制造的船只仅仅是初步兼顾两种需求,成绩算是“及格”,但距离“优异”还差得远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,那就是用江船运货到长江下游广陵、建康等地,然后把货物转移到海船上出海即可,无非是产生了装卸成本,以及耽搁一点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问题是现在的广陵或建康非周国国土,转移货物的途中,一旦被人看见其中装着的贵重物品,很容易招来祸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从倭国回航的船只,必然满载着大量白银,一旦在异国他乡由海船转移至江船时露出马脚,谁会放过这笔横财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