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圈发暗的王頍,手中拿着一个小册子,跟在几名士兵身后,靠着墙壁一侧拾阶而上,台阶上青壮和士兵们来来往往,要么挑着东西,要么背着物资,向城头输送物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连日骑马赶路,又未得好好休息,所以王頍颇为疲惫,脚步有些并十分信任的人担任此职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年,年轻的杨素踌躇满志,被晋王宇文护引为记室,原以为从此官路一帆风顺,结果...

        还好当时的皇帝宇文邕没有对晋王党羽赶尽杀绝,杨素才保得一命,人生无常,往事历历在目,他觉得自己年过不惑却依旧蹉跎,只叹时间流逝之快。

        见着宇文温与其记室交谈恐怕持续时间不短,杨素请旁边吏员代为传话说稍候再来,随即领着随从转身离开,不过没有下城墙,而是沿着城头向前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子离开悬瓠往山南安陆去了,一行人轻骑上路,杨素掐指一算,今日应该已抵达申州,只要不出意外,必然能安全抵达安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儿子杨玄感侍奉天子左右,和刘居士、宇文化及不同,是作为禁军将领追随天子一起去安陆,杨素觉得自己即便遭遇不测,好歹香火不会断。

 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杨玄感也是作为人质,让悬瓠的安州军将领对他放心,让西阳王对他放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别人是对他杨素放心了,可面对即将兵临城下的尉迟惇大军,即便有西阳王亲自坐镇城中,杨素知道依旧有许多人心中惴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可不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,因为悬瓠城防已经得到明显加强,杨素仔细看过各项布置,对己方守住悬瓠有信心,而且是超乎寻常的信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西阳王宇文温,布置了许多闻所未闻的“工事”和防御手段,杨素自诩熟读兵书无数,却从未在书上见过如此的守城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典型的“工事”是“掩体”,杨素旁观过一个掩体是如何建成的:先用一根根树干搭建成平顶木棚,以门字形铁钉钉牢,然后用沙袋/土袋将木棚前、左、右垒起来,棚顶也铺着沙袋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