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商勾结、权钱交易,古往今来官场、商场莫不是如此,之所以说是官商而不是商官,那是因为前者是皮而后者是毛,皮之不存毛将焉附。

        商人在传统社会里地位不高,甚至被下了定义:商人重利轻离别,为了逐利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,可以抛家弃子、不孝敬父母,出门经商一走就是一年半载甚至数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道德上被蔑视,地位上被压制,商人一旦做大后必须有靠山才能保住财产,“破家县令、灭门刺史”可不是一句玩笑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就难免出现官商勾结的情况,这是一种隐患,迟早变成恶疾,所以历代统治者至少是在明面上,要禁止或者压制这样的情况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禁是禁不住的,压制也不过是笑谈,道理很简单,皇族、权贵、世家、高门、大姓的生活奢侈,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源维持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家大业大开销大,光靠俸禄和赏赐无法维持体面的生活,只有靠经商的暴利才能获取大量财物,故而族人经商给家族输血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当官的人为自己经商的族人或者掌柜大开方便之门也很正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荒唐的局面:官府明面上三令五申要求官员有节操,不要沾染商贾的市侩之气,而实际上大小官员只要有能力,多多少少都有产业。

        吃相好的,能在表面上做得天衣无缝,一般人无法知道其名下有无产业,而吃相差的,随便找个路人一问,就知道某某店铺和某大官有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宇文温拿“官商勾结”来质疑杨济,开玩笑的意味比较浓,因为他本身就是黄州官商勾结的幕后主使,为了养兵,为了攒下支撑野心的资本,只能拼命经商办产业赚钱,顺便尽拉拢更多的人上他的贼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杨济倒是听出了言外之意:官商勾结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“商”是哪里的“商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